首页

ts人妖

时间:2025-05-24 20:35:13 作者:学院新风——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在京启幕 浏览量:65635

  中新社香港11月1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特区政府11月1日起推出三项措施优化“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相关措施包括扩大“高才通计划”合资格大学名单、延长“高才通计划”A类申请首个签证年期至三年、优化“优才计划”的“综合计分制”评审准则及安排。

  其中,“高才通计划”合资格大学名单扩容方面,相关院校既包括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天津大学,这9所过去五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排名》位列第11名至第20名且未在原有名单内的中国内地大学;也包括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美国的帕森设计学院和罗德岛设计学院4所过去五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艺术与设计”范畴位列前五名的专科学院。扩容后的名单共包含198所海内外顶尖院校。

  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自2022年年底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以来,特区政府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近24万宗获批,已有约16万名人才携家人抵港。优化措施有助进一步广纳香港发展所需人才,丰富本地人才库,提升香港竞逐人才方面的竞争力,巩固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的地位。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是香港引进人才的里程碑。据他了解,9所内地院校的校友对此反应热烈,多个校友们自发组织的相关社交媒体群组成员“爆满”。同时扩容名单中含4所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则反应特区政府政策的灵活性,对香港聚焦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有很大帮助。

  他补充说,从此前“高才通”计划的实施情况看,来港的人才年轻化、学历高,对解决香港面临的老龄化问题、经济转型期的人才缺口等有重要意义。当然,“抢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人才留在香港发展、从而融入香港,就需要特区政府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创造经济发展新机遇,在促进香港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人才融入问题。(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湖南城步千年苗寨桃花开 非遗民俗引客来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窗口。民建中央提出,要针对当下面临的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如何助力车企出海成为建议重点。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浙江宁波试点设立“人大观察站”

在东海之滨,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自贸区迎来政策加持。2023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开放新举措,以更高水平压力测试推进制度型开放。

义乌海关创新“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 “集拼仓”出口货值已超千万美元

陈家港再往东南行驶200多公里,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在条子泥的滩涂体验区“赶海”,“胆子大”的黑嘴鸥不时在人群中穿梭而过。生态摄影师李东明在这里拍了十几年鸟,见证了从“鸟儿都回来了”到“珍稀品种更多了”再到“鸟儿更从容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变化。“拍鸟是件很磨人的事,因为距离远才能不惊扰,欣慰的是这个距离正在缩短。”

3月22日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均价比昨日上升0.5%

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1939年至1946年,陶行知在合川草街古圣寺内举办育才学校,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集大成之地,被誉为全国育才学校的发源地、精神故乡。多年来,合川区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培育时代新人、教育社会大众,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开行发放8.08亿元贷款支持青岛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

培训期间,学员们畅谈体会,分享收获,大家表示,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对于提升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指导工作实践非常有帮助,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民族理论的认识理解,对为什么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答案更加清晰,参与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和任务更加明确。昌吉州艺术剧院巴哈达尔·阿合卖提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工作中,通过创作作品、拍摄节目来歌唱幸福家园、赞颂祖国母亲,展现新疆各民族团结一心、心手相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局面。克州阿克陶县文工团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依木说,这次培训改变了以往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只是一种交流工具的浅显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打开新世界的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学习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情感相融,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得到更好发展。新疆水发集团许峰说,我们要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参与文化润疆、科普教育、法治宣传等工作,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助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相关资讯
科技力量助“新三样”畅销海外

7月12日,应急管理部在北京举行例行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介绍近期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有关工作情况。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上半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2人,紧急转移安置85.6万人次,倒塌房屋2.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7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1.6亿元。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强降雨过程频繁且极端,主要江河洪水发生早、量级大,多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城镇内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别是6月份以来,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重复受灾,灾情较重。二是西南、中南、华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散发,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三是强对流天气高发,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北方以大风、冰雹为主,南方以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为主。四是南北方地区旱情交替发展,主要影响西南、西北、华北、黄淮等地,给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已基本缓解。五是年初中东部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雨雪强度大、降水相态复杂,对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六是森林草原火灾总量处于低位,华北、东北、西南局地火险形势严峻。(记者 让宝奎 北京报道)

热门资讯